News微课|美国通过《中国不是发展中国家法》是何原因?有何影响?
内容提要:
1、美国众议院全票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是发展中国家法》
2、什么是发展中国家?
3、发展中国家的身份有什么作用?
4、美国为什么要将我们排除在发展中国家之外?
5、美国这一决定对我们有何影响?
一、美国众议院全票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是发展中国家法》
美东时间3月27日,FOXNEWS报道说,美国当天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是发展中国家法》(PRC Is Not A Developing Country Act)进行了投票表决。计票结果显示,有215位共和党议员投赞成票,7人未投;200位民主党议员投赞成票,13人未投;无人投反对票。众议院以415票赞成、0票反对的表决结果,通过了这一法案。
按照美国的立法程序,该议案已经送参议院审议,参议院通过后,即可形成法律。美国媒体预计,因为该法案是两党的共识,所以在参议院顺利通过将毫无悬念。
3月27日的《国会山报》称,这部法案由加利福尼州共和党众议员Young Kim(金映玉)与来自康涅狄格州民主党众议员Gerry Connolly(杰里·康纳利)联合提出。
草拟该法案的议员称,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应阻止中国获得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待遇。法案要求美国务院对国际组织施加影响,把中国重新归类为高收入、中高收入或者发达国家,而不再视其为发展中国家。要确保“中国不会因发展中国家地位而在组织内获得优惠待遇及援助”。
二、什么是发展中国家?
欧美人的思维与表达方式都比较直接,不像东方人喜欢委婉。比如这个法案的名称就叫《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是发展中国家法》,核心就是不承认我们的“发展中国家”的身份。法案的核心内容,也是要求美国国务卿对国际组织施加影响,把中国从发展中国家,重新归类为高收入、中高收入或发达国家。
因此,我们首先有必要了解一些概念和标准。
对于什么是发展中国家、什么是发达国家,国际社会常用的划分标准是世界银行的那套将各国划分为不同发展程度的标准。在这个标准中,把全世界经济体划分为低收入、中等偏下收入、中等偏上收入、高收入四个组别。这些标准是动态的,每年7月更新一次。
按照世界银行的最新标准,世界上193个联合国会员国中,共有69个高收入国家和22个高收入地区,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有52个,有53个中等偏下收入国家,有28个低收入国家。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展援助委员会发布的“2020年发展援助国家和地区名单”,列出了143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中国。该名单划分发展中国家的标准,就是按照世界银行公布的2019年人均国民总收入(GNI)。GNI就是GDP+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支付国外的要素收入。
世贸组织也将成员国划分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其中发达国家,其中发展中国家基本上对应世界银行的标准划分的中等收入国家。
2019年世界银行划分的标准是将GNI在1025美元以下的划为“低收入国家”,1025-3995美元以下列入“中等偏下收入国家”,3995-12375美元以下列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12375美元以上即为“高收入国家”。
在国际组织的惯例中,一旦人均GNI超过高收入国家最低线,就失去了发展中国家的身份。
三、发展中国家的身份有什么作用?
国际社会,特别是各种国际组织,都会从历史原因、现实差距、推动人类共同发展、促进世界公正等方面出发,在确定不同的国家承担责任和享受权利方面,都是按照经济发展阶段来确定的。如果具有发展中国家的身份,享有的主要权利包括但不限于:
一是国际贷款条件优惠。
我们国内的银行贷款,借款人条件越好,得到的银行利率越低,比如国企拿到的利率最低,大型民企次之,小微商户的拿到的贷款利率,可能是国企的2倍以上了。但在世界银行、IMF等国际金融机构,条件越差的国家拿到的利率反而越低。对发展中国家的贷款利率,肯定低于高收入国家。在国际社会,你条件好,你多缴税、多付利息。你条件差,就少缴税、少付利息,支持你发展起来,就这个道理。
二是国际贸易的关税优惠等优惠条件。
世贸组织对发展中国家有许多优惠。比方说,在加入世贸时,允诺逐步从非市场国家向市场经济过渡,在此过渡期当中,逐渐放松国家对经济的管制,减少对外国投资和市场准入的限制,可以享受较低的检疫要求,逐步降低保护性进口关税和减少出口补贴等。其中最直接的是关税优惠。
比如我们出口美国的商品,美国给我们最惠国待遇,关税税率可能只有3%左右,但发达国家出口我们的商品,我们可以征收较高的关税,比如10-20%。我们知道,关税越低,你的商品销售价格就越低,就越有竞争力。国际社会这么做的目的,就是允许发展中国家利用进口商品高关税来保护自己的产业发展,发达国家用优惠关税,增强发展中国家产品竞争力,来扶持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三是在国际组织中承担较少的责任。
各种国际组织都需要缴纳会员费、捐赠特定款项。这方面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区别。比如2018年之前,我们的GDP规模超过日本很多年了,但因为我们按发展中国家、日本按发达国家缴纳会费,所以日本承担的联合国会费一直仅次于美国,为第二。日本需要分摊联合国会费的比例为9.68%,中国为7.92%。2019年以后,我们的分摊比例才超过日本。但按照会费占GDP的比例计算,我们只有日本的35%左右。
四、美国为什么要将我们排除在发展中国家之外?
美国人提出这一草案的主要思想就是: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已经占据全球经济的18.6%,仅次于美国。但是美国在世界各大组织和条约中都是以发达国家的身份出现,而中国却是以发展中国家出现。
起草人Young Kim声称:“中国被归类为发展中国家,他们利用这种地位与体制博弈,伤害真正需要帮助的国家”。
川普时期的美国众议院外交委员会亚太小组委员会首席的共和党议员泰德·约霍就对取消中国发展中国家的身份曾经这么说过:“这个国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他们建造了5艘航空母舰。他们通过 一带一路在全球投资,他们还有太空项目。这怎么可能是发展中国家”。
当然,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均GNI正在接近并将超过世界银行划定的高收入国家门槛,这也是美国人敢于操弄这一议题,并形成法案的砝码 。
从2019年到2022年,高收入国家的门槛只提高了6.7%、830美元。
中国2022年人均GNI为12616美元,比高收入国家的标准仅差589美元。等美国这个法案走完流程,正式向国际组织提出将中国从发展中国家移除这样的议案,估计到明年了。按照我们的经济增长目标、物价指数加汇率变动,2024年我们的人均GNI将会达到13640美元左右,而2024年高收入国家的门槛即使增加2%,也只有13469美元。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有得必有失。2022年3月,我们在计算2021年的人均GNI时,曾经自豪地向全世界宣布,我们离高收入国家门槛仅一步之遥。一年后,我们就要开始盘算离开“发展中国家”阵营之后,我们会失去什么。
五、美国这一决定对我们有何影响?
一旦该法案在美国国内走完流程,并逐步向一个个国际组织提出取消我们发展中国家的待遇,因为美国一般都承担着较大比例的国际组织会费,所有的发达国家与美国在这个问题上又基本达成了一致,可以预估,明年开始,我们将陆续失去一个个国际组织的“发展中国家”地位。这意味着将对我产生以下不利的影响。
一是将剥夺我们享有的发展中国家优惠。
把中国归类为高收入、中高收入或发达国家一类,进而要求国际组织剥夺给予中国的所有发展中国家待遇,意味着今后我们从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的利息会增加,发达国家会要求与我们的关税对等,会要求在服务贸易市场、知识产权保护、动植物检疫等方面对等。这必将导致我们出口商品的关税被增加或者进口关税必须降低;我们的服务市场要么开放,要么要对等退出发达国家的服务市场等等。特别是我们给出口企业提供的补贴或出口退税,将引发更强烈的贸易纠纷。
二是将增加对国际组织的义务。
失去发展中国家身份,我们对国际组织的义务就会增加很多。比如我们在参与全球治理比如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谈判时,美国等发达国家可以要求与他们提供一样多的资源。比如各个国际组织的会费会显著增加,如我们目前缴纳的联合国会费占GDP比例只有发达国家的三分之一,失去发展中国家身份后,会费就要增加两倍。
三是可能会离间我们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当我们属于发展中国家时,我们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可以代表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对话,没了发展中国家这个认定,你就不可能去代表发展中国家了。
比如,我们原来根据国际形势的需要,给一带一路、东南亚、非洲、南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援助。我们给,这都是一种情分,不给,是我们的本分,你也挑不出什么毛病,毕竟我们也是发展中国家。一旦没了这个身份,被变成高收入或者发达国家了,对外援助就成了一种本分而非情分的事情了。给这个国家捐款没给那个国家捐款,捐多捐少,都有人盯着你,收到捐款少的或者没有的国家,就会对你有意见。今年你给了,明年没给,朋友就变敌人了。这好比哪个地方受灾,你是工人农民,捐钱是觉悟高有爱心,不捐钱也无所谓。但马云、雷军、刘强东,就必须捐钱,他们不捐钱,就有人骂他们为富不仁,有伤脸面!
不过,这事也并非都是坏事。美国把我们排除在发展中国家之外,给我们安上高收入国家的帽子,意味着我们可以名正义顺、大张旗鼓地天天宣传:大家看看,我们现在是高收入国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