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读·真相|隐藏在一季度经济数据背后的五个秘密

4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经济复苏状态非常不错的宏观统计数据,财政部公布了略有悲观的财政收入数据。特别是其中与GDP高度关联的税收收入,出现了与GDP反向而行的趋势。财政收入中的一些数据与其他经济统计数据对比,可以发现一季度经济复苏中存在的一些隐藏的秘密。

内容提要

1、商品出口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被高估了约4成;

2、所谓的居民超额存款可能被高估了;

3、政府在经济成果中分得的比重太大,已经严重影响到正常的经济循环;

4、房地产市场难言复苏,土地财政压力依然较大;

5、政府债务支付负担越来越重。

4月18日,在同一天,国家统计局公布了经济复苏状态非常不错的宏观统计数据,财政部公布了略有悲观的财政收入数据。特别是其中与GDP高度关联的税收收入,出现了与GDP反向而行的趋势。通过财政收入中的一些数据与其他经济统计数据对比,我们可以发现一季度经济复苏中存在的一些隐藏的秘密。

一、商品出口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被高估了约4成

从经济学原理上来说,出口-进口得到的商品净出口,直接构成GDP值的一部分。一季度我国商品净出口为14050亿元,同比增长35.6%。商品净出口虽然仅占GDP的5.9%,但其增加额,却占到一季度GDP增加额的27.1%,亦即因为净出口的增长,推动GDP多增长1.36个百分点。

但我们忽略了,我们是采用高额的出口退税补贴来降低出口价格,增加出口竞争力的。一季度我们的出口退税为5531亿元,占到出口额的9.8%,净出口额的39.4%。实际上我们在将这5531亿元计入出口额、净出口和GDP之后,又在财政收入中,做了一笔红字冲减。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虚构了一笔并不存在的GDP。如果挤掉这笔水分,我们一季度的GDP将缩水1.93%。

二、所谓的居民超额存款可能被高估了

一季度居民新增存款9.9万亿,同比增长26.6%。居民贷款减少但存款增加这一现象,从去年下半年就开始比较明显。也因此不少专家学者将居民的新增存款判断为居民的预防性存款,并将之视为居民有钱不愿消费的证据,建议政府采取一些措施,将之从银行挤出来流入消费。

关注我的读者应该知道,我一直反对将居民新增存款视作可以消费的超额存款。我一直认为,中国大部分中低收入阶层的人处于想消费但没钱的状态。我们看到的快速增加的居民存款,实际上应该属于中高收入阶层的计划投资存款、个体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的经营周转资金。

我还认为,刺激消费的重点就是应该提高GDP中劳动者的工资占比,提高之前应该将一半的国有资本投资款项平均发给14.1亿国民。

一季度的经济数据再一次验证了我的判断。

通过国证大数据依据央行、国家统计局数据制作的这张居民收支平衡表,我们可以清晰看到,一季度的居民贷款和居民可支配收入总额为17.05万亿,居民的消费支出总额、支付的购房定金和首付款、支付的购房按揭、存入银行的新增贷款,合计为21.22万亿,收支中存在4.17万亿的差额。这意味着,实际上按照居民收支平衡原则来推算的居民依靠新增收入、新增贷款,扣除支出之后,能够形成居民存款的资金只有5.73万亿。剩余的4.17万亿元,来自于居民撤回的投资款、个体户与灵活就业人员的转移出来的流动资金。

三、政府在经济成果中分得的比重太大,已经严重影响到正常的经济循环

前面我们介绍了,如果加上预估的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险基金收入,我们一季度政府从企业和个人手中征收的全口径财政收入约为11.83万亿元,约占一季度28.5万亿GDP的41.5%。企业和劳动者创造出来的经济成果,政府从中分到了41.5%的份额,劳动者从中分得的份额为30.5%(税后工资占比)这个比例与美国是相反的。

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分给劳动者的太少,分给政府的太多,是居民消费能力不足、消费意愿不强、宽松货币政策和积极财政政策叠加也无法刺激居民消费复苏的主要原因。

四、房地产市场难言复苏,土地财政压力依然较大

虽然一季度地产相关层面,积极信号很多,主要城市也出现了一定的回暖,全国商品房销售收入3.05万亿,同比增长了3%。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相关收入仅为0.8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7%。支出1.28万亿元,同比下降17.1%。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了6.5%,房地产新开工面积下降了19.2%。

受土地财政支出和专项债支出错位影响,政府性基金支出下滑,也将拖累广义财政支出放缓。

五、政府债务支付负担越来越重

一季度,预算支出中的债务利息支出为2309亿元,同比增长15.9%,远高于6.8%的预算支出增幅。

2309亿元的利息支出,仅为国库券和地方政府债券的利息支出。此外,各地政府还通过各种投融资平台,持有庞大的隐形债务。

2022年9月19日,我在《超过65万亿的城投债务困局,怎么解?》一文中披露,根据国证大数据的估算,截止2022年6月底,全国各地投融资平台的有息债务余额,超过65万亿元。季度利息负担为9750亿元左右。

这意味着,加上35.1万亿显性地方债和25.9万亿国债,2022年底,我国政府债合计超过126万亿元。季度利息负担约为1.2万亿,占GDP规模的4.2%。很显然,利息支付的速度远快于GDP的增长速度。

4月12日,贵州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刊发《化债工作推进异常艰难,靠自身能力已无化债方法》一文,坦言债务问题已成为摆在各地政府面前重大而又亟需解决的问题,但受制于贵州的财力,化解债务的工作推进异常困难,仅仅依靠贵州省自己,无法化解债务。

在疫后经济恢复快速有效、央行、海关、统计局公布一系列超预期的经济数据之时,贵州省政府给市场发射了一颗令人紧张的、公告地方政府债务岌岌可危红色信号弹!

本文由来源 火星宏观,由 白马工作室 整理编辑,其版权均为 火星宏观 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白马智库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发表回复